高中语文必修人文内容(高中语文必修人文内容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人文内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人文内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分别指什么?
人文主题指的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
语文要素指的是语文学习要素,语文要素包含了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也就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
语文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1、直抒胸臆法: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要有特定的氛围,要水到渠成,要有真情实感。
2、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3、乐景写哀:以美乐景物烘托哀愁的反衬手法。
4、借古讽今: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
5、互文见义:是一种修辞手法。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出现在语文课本每个单元的导读里。人文主题指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渗透人文主题能拉近学生与生活的隔离。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须的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提示。
人文性是什么意思?
人文性是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要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
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里品质等。“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具体到语文课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着:
1、应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整合和利用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到保护和尊重。
3、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素养语文教材如何体现?
人文修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三类,它体现在课文内容选择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一、近年课文内容都增加了人文素养的篇目,尤其是语文学科表现特别突出,增加了大量有积极进步的古代、近现代诗文,其他自然学科也或多或少的有所增加。
二、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长过程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人文素养特点:
1、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材料。
2、人文精神是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3、人文方法是现代教师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得以实现的手段。
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特质,才能把知识传授好,才能把学生教好。
高二上学期各科都学什么?
高二上学期的课程学的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
选修科目(物化生、政史地,部分省份高考改革开始3+3或3+1+2)均进入选修课本学习。
语文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数学必修2(解析几何初步与立体几何)、选修2-1(圆锥曲线)、选修2-2(分类记数原理)、选修2-3(排列组合)
英语必修5和选修6
物理是选修3-1电学相关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生物选修3《稳态与环境》
政治是必修3文化生活
历史是必修三文化史
地理也是必修三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人文内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人文内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snss.com/post/4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