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高中语文必修三(逍遥游高中语文课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逍遥游高中语文必修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逍遥游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逍遥游三段概括?
《逍遥游》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讲大鹏,蜩,学鸠等“有所待”(有所凭借),并提出论点;第二部分讲“无己”;第三部分讲有用与无用的统一,表明庄子为什么认为有用与无用会转化。
于是乎,庄子用“曳尾涂中”、“鸱恋腐鼠”、“曾子居卫”等寓言故事形象生动地表明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诠释了他能“逍遥游”的根本原因,也为在名利场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指出一条通向逍遥的必由之路。
1、第一段“北冥有鱼”开始,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都是借鲲和蜩鸠的相形,揭示生命转化的过程,并说明小大的分别。
三层涵意:一是以鹏之大对照蜩与学鸠及斥鴳之小,说明物物各有其本然的分际、先天的***。二是天地万物之间虽然有其本然分际,但也有其相通之处。如此处所言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而最重要的是以鲲化为鹏而徙于南冥来隐喻深蓄厚养的工夫进路以臻至无待的必须性。
2、第二段从“故夫知效一官”起,到“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说明有待至无待的不同境界。
第一种人有己,他才会有功有名,因为他要把功名带到自己的身上;第二种人是可以无功无名,但是他还是有己;第三种人虽是无己,不过仍受限于形体,随风而起;而第四人物无己无功无名,是自己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与自在,所以能游无穷,且恶乎待哉。
3、第三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起,到最后“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这是承接前文无待之境界,借前人的故事,或今人辩答,说明因物为用,物莫之伤的观念。
承前,一个人若依着深蓄厚养有成之后所达致的无待之心境过活,则能享有游于无穷的逍遥之乐,而这是因为此种人在随顺无待的心境之中必能坦然地面对、以致于全然地因任一己及万物万事的自然分际,能因任自然,所以在待人接物处世上,将能因物为用,而决不会勉物从己或抑己从物。这大至治理国家,小至三餐饮食皆然。
逍遥游啥时候学?
高中的时候学,庄子的文章这是在高中的必修五,也就是高二的时候所学的一篇庄子的文章,庄子的这篇逍遥游是可以说是他的一首嗯,心灵的苦闷之歌,追球之歌主要是表现庄子的一种思想,就是追求一种绝对的精神自由,超脱现实当中的种种的束缚
新高考语文考逍遥游吗?
你好!根据最新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逍遥游不再是必修课文,但是仍然有可能出现在阅读理解或填空题中,因此它仍然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此外,新教材的阅读理解注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因此不仅仅要对课文进行重点学习,还需要扩充自己的相关知识。总之,在备考过程中,需要认真阅读新教材,逐字逐句理解重点句子,多做真题,同时也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祝你考试成功!
可能会考。
1、 劝学(节选)
2、 逍遥游(节选)
3、 师 说
4、 阿房宫赋
5、 赤壁赋
6、 氓
7、 离骚(节选)
8、 蜀道难
9、 登 高
10、 琵琶行
11、 锦 瑟
12、 虞美人
13、 念奴娇·赤壁怀古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逍遥游高中语文必修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逍遥游高中语文必修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snss.com/post/9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