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静女》(高一语文静女课文原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一《静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一《静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静女》到底该不该从高中课本里剔除?
《静女》是统编版高一上学期的一篇必修课文,选自《诗经·国风》,全名《邶风·静女》。
邶风,是西周时期邶国一带的民间歌谣,是十五国风之一,跟我们现在的各地民歌类似。
《静女》是19首“邶风”中最有名的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受到大批文化人的推崇,入选于各代的选本之中。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静女》入选高中课本后,却被部分家长diss了,这是为何呢?
原来《静女》是一首约会诗,有些家长认为该诗用词比较露骨,刻画的场景比较肉麻,容易把孩子带偏,教他们早恋,不适合孩子学习。
家长们的担忧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感受一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该诗通***字比较多,用“南宫寻欢”的语言来翻译一下就很好理解了。
姑娘温柔又漂亮,跟我约会城楼上。故意藏着不露面,我来回找她真抓狂。
姑娘温柔又好看,赠我信物红色管。管身通红亮闪闪,红管赤诚我喜欢。
郊外***茅送给我,实在美丽又奇妙。不是白茅有多美,美人送的当成宝。
《静女》是站在男子的视角,从约会、赠物、回忆三个方面抒写,逐层深入。读完之后,脑中不禁浮现出了一个美丽活泼、聪明善良、天真烂漫的娴静女子。
如此纯真无邪的爱情,如此真挚朴素的语言,如此生动有趣的画面,读《静女》这首诗的时候,不觉让我哼起了李春波老师的《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这么美丽的一首诗,有家长却借用欧阳修和朱熹的话说“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说得振振有词,“这不是名正言顺的教孩子们去约会谈情么?”
确实,我们家长们对孩子们的爱无微不至,在生活、学习各方面都替孩子考虑周全,把他们当作温室里的花朵,容不下一丝外界的风雨和干扰。
可是家长们并没想明白,他们的孩子都上高一了,该有正常的成人思维了,他们有能力把握好各种情感的分寸。
《静女》主要是描写一对赤诚相爱的青年男女约定在城隅幽会的场景,生动而唯美,它能让学生们对审美、对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诚然,语文课对我们的影响真的很大。记得那年高中,语文老师讲到某篇课文时,他突然有感而发,对我们动情地说到:同学们啊!不论将来怎样,你们都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爱情。
这句话过了很多年,我依然忘不了老师当时眼中噙着的泪花,我始终怀揣着他的“三个相信”。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现实主义古典文学的源头,对后世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跟现代民谣一样,诗经当中的“国风”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有《蒹葭》的远远观望,有《关雎》的爱而不得,还有《野有死麕》的露骨直接。 然而,它们都没有《静女》有趣与温柔。
不仅有家长觉得《静女》不适合,甚至有家长觉得“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枝红杏出墙来”、“日照香炉生紫烟”等这些诗词也不适合,说它们容易产生歧义,应该踢出课本。
“民风不古”,可能就是从这些家长开始的吧!
选入课本的这些古诗词,传唱于大街小巷,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已然成了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
与其去反对这些古诗,不如去***那些没有营养的流行歌曲和***剧,它们才是真正的一无可取。
事已至此,我只想替广大家长朋友们说一句:第一次做家长,没啥经验,比较紧张,还望多多包含。
最后以卢前先生的这首《本事》收尾,让我们一同感受下现代有趣的爱情故事。
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谈天你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高一语文第一册最后四首诗?
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语文第一册最后四首诗:
1. 《静女》: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男女约会的情景。
2. 《涉江***芙蓉》:这是一首游子思乡怀人的诗,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之情。
3. 《短歌行》:这是曹操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他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求贤若渴的心情。
4. 《归园田居(其一)》:这是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一《静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一《静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snss.com/post/8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