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朗诵)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朗诵)

bsmseobsmseo时间2024-06-17 15:11:45分类高中语文浏览69
导读: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屈原列传原文朗读?诵端午经典诗歌?哪些古诗词很有气势,适合当做口号喊?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2. 屈原列传原文朗读?
  3. 诵端午经典诗歌?
  4. 哪些古诗词很有气势,适合当做口号喊?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文学有两个变化,一方面是个人意识的初步觉醒,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自觉的追求。而这两个方面,又使建安文学相较汉末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朗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看出曹操的***,个人的印记。这是汉代诗歌所没有的,诗的第一节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借酒浇愁的感慨,而下面则写出了天下贤才归于麾下,成就功业的愿望。这本是一首劝酒歌,可是从曹操笔下,我们看出了感人肺腑的力量。那种对人生的深沉感慨,那种孤独无助的心情,那种矛盾与忧虑,那种慷慨与悲凉,让读者无不受到感染。

说到个人意识的觉醒,曹操的不少乐府诗也蕴藏着个人的***,深沉而慷慨。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蹊谷为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已经不是诗人在行军途中的***,而更是他在人生路上的悲鸣。他在人生路上战胜了自己,他是英雄。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朗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除此之外,在他们对个人意识的追求中,又表现出了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他们是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当时的一些文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文学风格。一方面是对社会***和民生的疾苦的关注,充满着悲天悯人的情调。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而另一方面是表现了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旧山河的使命感和雄心壮志,从而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如曹操的《观沧海》,既有曹操对自然美的艺术追求,又有收拾旧山河的壮志雄心。

关于建安诗,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我们看到了人的意识的觉醒。对社会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悲鸣,因而使诗歌更具有了深度和广度,更提高了诗歌的层次和高度。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朗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关于两汉文学和建安文学,这个问题我在上大学中文系是必须学好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课,如果主课有一个没有考及格,补考又不及格,那就要留级,不像现在的大学生那么轻松愉快。

至于“两汉时期与建安时期骚体文学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是非常熟悉的,它们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具体情况见下文:


1,两汉时期的骚体文学叫“汉赋”,这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从而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而司马相如作品的是汉赋的顶峰。

在这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是汉赋力作,而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中司马相如就是西汉辞赋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书称他是汉赋的杰出代表。


2,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就是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均能文善诗,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在这时也奠定了基础,历代文学评论家都把建安时期骚体文学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一代伟人,新中国的缔造者******对建安文学有所点评,具体情况见图片。

骚体文学从战国时代产生开始,经由两汉,发展至建安时期,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

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在题材内容方面,原初及两汉骚体题材多集中于国家政事、悲士不遇、悼骚寓志、玄思神游,建安骚体则普遍地自开生面、无复依傍,描写现实百态,兴发人生百感...

而骚体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专门文体,它在建安时期向个性化与抒情化的转变,其原因不仅系于整个建安文学所共...

屈原列传原文朗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诵端午经典诗歌?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其间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经典诗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游子吟》、《惜别》、《离骚》等。这些诗歌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民对家国情怀的不断追寻。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通过诵读端午经典诗歌,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节日氛围。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

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

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晏殊

槐绿阴初合,榴繁***然.

翠筒传角黍,喜节庆年年.--欧阳修

哪些古诗词很有气势,适合当做口号喊?

1、霍去病(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岳飞《满江红·写怀》(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4、李大钊《口占一绝》:“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5、刘帮《大风歌》(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6、刘帮《鸿鹄歌》(汉):“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7、屈原《离骚》(战国):“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李白《将进酒》(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李白《侠客行》(唐):“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

10、李白《行路难》(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1、杜甫《望岳》(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王维《老将行》(唐):“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

13、贯休《献钱尚父》(唐末):“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

14、黄巢《不第后赋菊》(唐):“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15、曹操《龟虽寿》(汉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6、文天祥《过零丁洋》(南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8、朱元璋《愤题和尚诘问》(明):“杀尽江南百万兵,腰前宝剑血犹腥。”

19、朱元璋(明):“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20、谭嗣同《狱中题壁》(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1、鲁迅《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2、***《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3、***《咏蛙》:“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亦多有人称此原句为明代大学士张璁所作。

24、由于开国伟人******类似的作品太大,而且诸位条友对***作品又非常熟悉,故以下谨集中罗列其较经典的豪迈诗句,不再一一罗列篇名,望谅: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则删)

我从冰天雪地走来

[***]

我从冰天雪地中走来
作者:食指   
朗诵:刘永
[语音]
我从冰天雪地中走来
苦寒给了我***的色彩
落雪时茫茫苇席般大小的瑞雪中
数古论今,诗情是何等的气派
大雪把如画的山河信心涂抹
我敢将如诗的人生随意删改

化雪时冷得令人出奇的清醒
清醒时明白得叫你说不出话来
哆嗦得下齿止不住地磕碰上牙
乖乖顺从了大自然做出的安排

雪化后的泥泞使你向前迈一步
都一身大汗却是寸寸相挨
这便是惨淡人生的心路里程
漫漫几千年走过一代又一代

人生就是场冷酷的暴风雪
我从冰天雪地中走来

***加载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出自***的《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伟大的长征已经于1935年10月以红军抵达陕北而胜利完成。1936年1月底,***由瓦窑堡经延川到达延长县县城,在这里主持召开了***扩大会议。在这1月底2月初的隆冬时节,天降大雪。***登高远眺,浮想联翩,忆古思今,遂写下此作。

1936年到达陕北后的***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8月28日飞赴重庆与***和谈,他的老朋友柳亚子写了一首七律诗《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则手书《沁园春·雪》相赠。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最早刊发了《沁园春·雪》,顿时轰动山城,甚至全国都知道了。世人才知道,原来***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原来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和周恩来赴重庆谈判

过了两天,重庆的《大公报》转载了这首词。***的文胆陈布雷,也给蒋介石推荐了《沁园春·雪》,

“***的这首咏雪词填得非常之得体,气韵高华,词***明丽,同时寄托遥深。现在好多人都在为***的这首词着迷,不管在朝在野,是敌是友,他们都在唱和着。‘雾重庆’快要变成‘雪重庆’了。先生想想,我们的谈判还没完毕,***虽然走了,他在重庆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和重视,这后果不是值得我们考虑吗?”

陈布雷是***的文胆,对于他的话,蒋介石是非常重视的。于是,蒋介石要求***中央宣传部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各级会写的都报上几首,那些御用文人则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努力拼凑、杜撰,展开了一场“词争”。***发表的那些和词也有接近30首,文章10几篇,只是思想、文***,哪里有比得上***的。

也可以说,重庆谈判,***以一首《沁园春·雪》,就给******派打出了精神上的***,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怎么也写不出如此精彩、豪迈的东西。

所以说,***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势磅礴,无论做活动大声喊,或是平时对自己默默念,都是非常好的。

对于***的诗词,大家有哪些喜欢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诵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ssnss.com/post/78358.html

高中语文必修4教材梳理(高中语文必修4教材梳理图) 基础差理综怎么考高中生(基础差理综怎么考高中生的)